2016/4/18

中國思想史(二)─大乘起信論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大四必修‧中國思想史(二)筆記

自由點閱,請勿自行轉貼

筆記範圍:大乘起信論
一、本有和當有
本有即「理佛性」,從成佛之因說本體,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與佛平等,本來無二,而當有即「行佛性」,從成佛之果說修行,側重從實踐上說眾生與佛之差別,意指眾生需藉由修行,方能使佛性彰顯。

二、一心開二門
「依一心,法有兩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一心」即「眾生心」,其包含世間一切法和出世間一切法,它一方面具有清淨無漏的性質,另一方面也具有染污有漏的性質,稱為「一心二門」,即由絕對的「一心」開展為「心真如」(本體界)和「心生滅」(現象界)兩法門。
「真如門」就還滅方面來說,眾生要成佛必得肯定「真如」為其內在和超越的根據,「生滅門」就流轉方面來說,它不僅代表此心,也是一切現象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據。「一心二門」的中心要旨是一心「含融染淨」、「染淨同依」,把染與淨統於「一心」,流轉與還滅攝於「一心」。

三、阿賴耶識
《大乘起信論》依據魏譯《楞伽經》提出不如生滅的真如和生滅的無名妄念和合叫「阿賴耶識」;「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議,名阿賴耶識」,如來藏即真如,由於如來藏為無名妄念所刺激和影響,故成阿賴耶識。
一切現象的種子都含藏在阿賴耶識中,由種子的變現而成森羅萬象,故其是展現一切現象緣起的總體,是宇宙萬物的根源。

補充─評量題目
Ø   形盡神不滅

儒家主張形盡神滅,佛家主張形盡神不滅,此為南北朝重要論爭。慧遠提出「神也者,圓應無生,妙盡無名,感物而動,假數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滅;假數而非數,故數窮而不盡。」其以神為人生死輪迴之主體,人之形體雖因生死輪迴而變化,但神卻永遠不變。「神」不是形而下物質性的氣,神是超越經驗現象和物質世界,其不是具體存在的實體,即無名無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