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18

中國思想史(二)─天臺宗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大四必修‧中國思想史(二)筆記

自由點閱,請勿自行轉貼

筆記範圍:天臺宗
一、性具善惡
性具是一切現象都是自然存在的,既非自生,也非他生,故一切現象是眾生心中本來具有的。智顗將眾生的佛性分為三種,分別為「了因佛性」、「正因佛性」和「緣因佛性」,「正因佛性」作為非善非惡的中道,人人本有,「了因佛性」和「緣因佛性」或善或惡、善惡相雜,因此智顗認為兩者佛性不可斷,若是了斷,則非了因和緣因佛性。

二、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是智顗根據天臺宗先驅慧思的「十如」思想,再加以發揮而形成的,在十如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三千如」的觀念。他從人本觀點出發,以迷悟為尺度,將一切有情識生物分為兩大類,即六凡、四聖十個層次,由此而構成六道、四聖十種法界(十界),而十界互具就構成百界。百界各具備三種世間,共有三百之數。十如和三百界相配合,成為「三千如」,整個宇宙相貌即「三千」的實相,就存在於一念之中,故為「一念三千」。所謂的「一念」,即為「一心」,指的是心念活動的短暫時刻。

三、圓融三諦
圓融三諦為天臺宗的實相觀,依智顗詮釋宇宙間的一切現象本具三種義諦,即「空諦」、「假諦」和「中諦」;「因緣所生法即空者,此非斷無也;即假者,部二也;即中者,不異也。」。「假諦」又稱俗諦,其認為三世諸法性空幻有,雖無真實自性,卻是一種客觀存在,「空諦」又稱真諦,主張萬事萬物本性皆空,「中諦」又稱中道第一義諦,是一種超越空有,又兼容空有的一種非有空有的認識,有了此認識,才能即世間為出世間,不離生死,而達到成佛涅槃。
三諦是一切事物之實相。它們同時存在於一切萬法之中,存在於一切眾生心中,所以「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三諦圓融,三一無礙」,即是三諦於一心之內同時具有。

四、圓頓止觀

止觀學說最足以代表天臺宗的認識論。「止」是止息妄念,專注一境;「觀」是在「止」的基礎上,集中觀照預定的對象,故「止觀」即是止息散亂妄想,獲得般若智慧。智顗認為「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止觀就是寂照,也就是定慧。「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若要達到佛教最高的精神境界,必須要運用「止」、「觀」兩種方法,修「止」是獲得禪定的殊勝妙因,修「觀」是險發智慧的必要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