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11

國學導讀(二)-期中命題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大一必修‧國學導讀筆記

自由點閱,請勿自行轉貼

筆記範圍:國學導讀期中命題

國導筆記:
一、《詩經》:
()詩功能:
1.  不學詩,無以言
2.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蟲魚草木之名。
3.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諱;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4. 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
5. 溫柔敦厚,詩之教也。

()詩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的體裁

體類
篇數
內容
作者
涵義
音別
宋‧朱熹
2(25):周南、少南
13國風
160
民間歌謠
百姓
風化,諷刺
南音,黃河流域
男女情思
大雅(31)、小雅(74)
105
朝廷正樂
士大夫
政治,
國君施政
大雅:會朝之歌Ex.國歌
小雅:燕享(宴饗)之樂
燕享朝會
(31)、魯(4)、商(5)
40
郊廟樂曲
樂工
美盛德之形容,
以告於神明
祭祀之歌舞
鬼神宗廟祭祀歌舞

詩的作法
名稱
語法
直述法、白描法
敘事詩
譬喻法
詠物詩
聯想法
抒情詩
意義(劉勰)
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附也,附理也
起也,起情也
方法(朱熹)
直接其中,直述其事
以彼物彼此物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例證
靜女,氓
相鼠,碩鼠,螽斯
關雎


()孔子是否刪詩
1.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
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2. 詩譜孔疏:「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錄,不容十分去九。」
a. 襄公二十九年左傳季在觀禮,所見之詩已與今本無大差異,時孔子年甫八歲,其詩非孔子所刪定,斷然可知。
b. 孔子數言詩三百,可知當詩,三百篇乃魯國之通行本
c. 《論語‧子罕篇》: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證詩三百篇曾經是孔子所整理。
3. 由以上所得,孔子並非刪詩,而是以當時通行的三百篇加以編整。

()三家詩:
三詩
編輯者
興起時間
亡佚時間
魯詩
魯人申培公
漢文帝
西晉
韓詩
燕人韓嬰
漢文帝
北宋(僅存韓詩外傳10)
魯詩
齊人轅固生
漢景帝
«  今文家─三家詩,以亡佚

三、春秋三傳
()《春秋》:相傳為孔子據魯史《春秋》一書,加以筆削而成。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
*筆削:「約其文辭,去其煩重。」精減、微隱。

命名
1.          編年體,年有四時()
2.          孔穎達《左傳正義》為之闡述:「雖舉春秋二字,其實包冬夏四時之義。四時之內,一切萬物生植孕育,盡在其中,春秋之書,無所不包,無事不記,與四時義同,故謂此書為春秋。」
3.          春為生物之始,秋為成功之終,始於春,終於秋,故名春秋。
旨意
孔子生當亂世,見王綱失墜,大道不行,欲藉六經文字,糾正諸侯之失,故作《春秋》一書,筆法嚴峻。



()《左傳》─左丘明
為編年體,依魯史年次記事,共225
«  13年為無經之傳:左傳記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

()《公羊傳》─公羊高
傳授孔子門人子夏
漢武帝的尊儒,而董仲舒的對策,依據「公羊家」之言。

()《穀梁傳》─穀梁赤
傳授孔子門人子夏
 ()三傳比較

內容
特色
優點
缺點
左傳
史事
記載(微引)
豔:文字華美/
富:內容豐富
誣:欺騙、不實
公羊傳
解經義
訓詁
辯:分辨事理/
裁:裁斷是非
俗:俗語
穀梁傳
解經義
訓詁
清:清晰/簡約
短:簡短



四、《爾雅》─在小學訓詁有獨特價值:
«  古代訓詁名物總匯,所蒐羅語言言辭十分豐富,研讀經籍的工具,對歷代字書非常大影響。

六、四子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論語》內容:
1.個人人格修養、2.社會倫理、3.政治、4.哲理、5.門人弟子及時人─因人施教之問答、6.門人弟子及時人之批評、7.自述語、
8.孔子日常行事及門人讚美孔子之語。

大學2字取義:1.大人之道(大學V.S小學)2.大人之學(大人V.S小人)

大學大義─
三綱領:─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八條目:根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延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庸大義─
1.孔門最高人生哲學、
2.根本─「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誠─「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致中和─「誠可以立天下大本之中,行天下達道之和。」。

孟子大義─1.道性善、2.提倡民權、3.注重民生、4.重仁義,輕功利、5.拒楊墨,放淫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