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11

追求,純粹

     
     很久很久沒有聯絡那位朋友,今晚「心血來潮」撥通她的電話,聽見她的聲音,我彷彿又回到高中陰鬱、沉默的時光裡,她難以想像我已起了這麼大的變化─愛笑、歡快。過去我們在教會學校就讀,多多少少受信仰的影響,那時的我喜歡和她靜靜的坐在小禮堂,各自拉一塑膠椅望著空無一人的舞台,想著各自的心事,很特別卻也相當的孤寂。
     我很難被一個人的言語「影響」那麼久,她的話語卻久久無法從我的腦海散去,我想了一整夜,終於明白過去的我們為何是「朋友」,為何喜歡一起端坐在空無一物的教堂中,不發一語、專注的「陪伴」對方─過去的我們是多麼的相像,現在的我們又是多麼的不同。

曾經的我們是多麼嚮往教堂或修道院的寧靜,雖然那時的我們都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但是這個地方可以讓我們暫時遠離世界的紛擾,進入另一個他人到不了的時空休憩。小小年紀的我們,為求得須臾片刻的靜謐,又是如何承受同儕們異樣眼光與言語;他們怎麼會發覺透過教堂彩色玻璃反射的陽光,是多麼的溫暖與可貴?他們怎能明白那神秘的空間是如何讓人感受到充電般的療癒?他們怎能明白面對龐雜且沉重的人生,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妳問我,現在的我還去不去教堂?現在的我不去教堂的時候在做甚麼?我已經很久沒去教堂了,上次去教堂的時候,已距今半年以上,我不再像從前一樣著迷於彩色玻璃,沉醉於教堂安定人心的禱詞,我想要的是平日隨手可得的空氣與微風,因為我發現平靜不是只存在在教堂中,而是在於人心─只要閉上眼睛,感受陽光的溫暖,一呼一吸間細細聞著水與引擎排出的氣味,唯有那瞬間才是屬於我的「寧靜」。
      現在的我除了已經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平靜」,更愛上旅行或說是「流浪」。甚麼是「流浪」?為什麼要去「流浪」?妳不解且不屑的問道,我笑了,緩緩的道來我想要去「流浪」的原因:「我想,人之所以會去旅行,一方面是想了解這個世界,然而在某個形式上,也代表一種出走、逃避,一種中斷、停頓,逃離原本一成不變的生活,讓自己喘口氣。」,「比起旅行,我更喜歡的說法是『流浪』,因為旅行總是有個目的性,如今的我已有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不過是想要在流浪中尋求片刻的安歇,透過觀察與感受,讓心靈沉澱,再重新出發。」妳不甚贊同的反駁我,說流浪才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只是在電話的另一端,無聲的笑一笑;親愛的,我不怪妳的不諒解,因為妳不曾見過真正的教堂─一座屬於街區、人人都可以進出或告解的教堂,我曾經到過那樣的教堂,很樸素,很乾淨。教堂裡的一切是簡單的,把不屬於我們自己的部分拿掉,剩下的,就是面對自己,那個最純粹的自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